【原典】
天下有道,卻走馬以糞;天下無道,戎馬生于郊。禍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。故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
——﹝春秋﹞老子《老子·第四十六章》
【釋義】
《老子》第四十六章體現了老子的反戰思想。
春秋時期,諸侯爭霸,兼并和掠奪的戰爭連年不斷,給社會生產和百姓生活造成了嚴重災難。這是個“天下無道,戎馬生于郊”的時代,連懷胎的母馬都要被送上戰場,以致產駒于野外。老子分析了戰爭的起因,認為是統治者貪得無厭、不知足所致——“禍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?!币馑际?,禍患沒有比不知足更為嚴重的了,災難沒有比貪得無厭更為深重的了。為此,他提出“知足常足”的觀點,對統治者的無厭欲求發出了強烈抗議和嚴厲警告。古往今來,多少貪夫殉財,就是由于不知足、不知止,跌入罪惡的深淵。
【解讀】
習近平同志多次提醒黨員干部要謹防“貪欲”之害,無論什么情況下都要把握住自己,潔身自好,清廉自律,不要干出“一失足成千古恨”的蠢事,更不能突破黨紀法規的底線。而要做到這點,必須經常反躬自問,自重、自省、自警、自勵,不斷增強是非面前的辨別能力、誘惑面前的自控能力、警示面前的醒悟能力,不斷提高慎權、慎獨、慎微、慎友的自覺性。習近平同志反復強調,為官發財,應該兩道,領導干部“千萬不要既想當官又想發財”,絕不能私欲膨脹、以權謀私,最終“不僅毀了自己、害了家人,而且給黨的事業帶來很大損害”。